当前位置: 首页 > 滚动 > > 内容页

焦点速递!作为中国汽车产业的「天使投资人」,看华晨宝马 20 年的蜕变新生

时间:2023-05-27 00:08:39 来源:爱卡汽车网 分享至:

最近的汽车圈刮起了两阵潮流:这一边外资品牌高调地打出了立足中国的大旗,那一边自主品牌们浩浩荡荡的组团出海。中国汽车市场和新能源产业链的成熟,推动的两股暗流涌动,而暗流的源头,也许从二十年前就开始了。

2003 年对于中国汽车行业来说,绝对是一个值得被纪念的年份:在这一年里,中国汽车产销量首次突破 400 万,开启了飞速增长。从二十年前的年产 400 万辆,到 2022 年的 2702.1 万辆,从汽车零部件主要靠进口到如今自给自足甚至出口,国内汽车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,这些早期的参与者就如同中国汽车产业的「天使投资人」,见证成长,参与其中,甚至推动发展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恰逢华晨宝马二十周年,我们看看在中国汽车产业做一名「天使投资人」是一种怎样的体验?

从「KD 车大行其道」

到「智能制造标杆」

翻看二十年前国内的汽车行业,逃不开一个词——「散件组装」(KD),就是将整车零部件、特别是核心零部件进口后在国内的整车生产线上组装。彼时除了微型车是自主品牌的主战场,合资品牌几乎占领了全部主流市场,而将核心零部件进口后直接在国内工厂散件组装,是当时外资企业投入少、见效快的选择。夸张到什么程度呢?当年发改委甚至专门拟定了政策:整车中部件进口组件超过 40%的,要按照整车进口征收关税;为的就是推动国内汽车供应链的发展。

而我们熟悉的中高端汽车开始在国内本土生产,是将供应链引入国内的关键一步。

2003 年,BMW 325i 作为第一款国产宝马,在沈阳的华晨宝马工厂投产。最初,将零部件从德国运到中国工厂进行组装,是当时的常规操作。为了更好地本地化生产,宝马开始了引入国内供应商之路:2007 年,沈阳名华成为华晨宝马在沈阳的首家一级供应商,在那一年,宝马在华供应商的数量达到了 100 家,本地采购金额 36 亿。

本地化采购帮助宝马国产化节省了 30%的成本,也帮助中国零部件供应商成长,让国产汽车逐渐摆脱 KD 组装的模式。

到了 2022 年,这些数字已经翻了几倍:2022 年宝马在中国的供应商超过 460 家,其中 120 家位于辽宁,近 100 家在沈阳;华晨宝马在国内采购金额超过 730 亿人民币,其中 55%来自沈阳。随着纯电动车型的推出,核心部件从发动机、变速器转向动力电池、电机等三电系统,在这些中国没有被「卡脖子」的领域,本土化供应商的占比将进一步提高。

与此同时,国内汽车的生产制造也在升级。2009 年,宝马扩大了在沈阳的投资,其中投资项目之一就是建立了铁西工厂;目前华晨宝马在沈阳拥有大东、铁西两个整车工厂、一个动力总成工厂以及一座研发中心;从 2010 年至今累计投资近 1000 亿元人民币,年产能达到 83 万辆。

其中,去年落地的铁西工厂里达新厂区是宝马全球第一座「精益、绿色、数字化」的 BMW iFACTORY 工厂,更是一座未来智能化生产的标杆。这座有 400 个足球场大的现代化智能工厂,从规划设计阶段就完全在虚拟环境进行规划和模拟,产品、生产和供应链数据能实时对接和协同,让生产的效率和灵活性最大化。以物流运输为例,沈阳生产基地近 80%整车是通过火车运到各地,将装载模拟系统与自动火车调度系统相连,就能根据整车生产的进度和火车调度时间,最高效地将车辆准时运出、交付到各地。

1953 年,中国的第一家汽车制造商第一汽车制造厂在长春建立,三年后第一辆国产汽车解放牌 CA10 驶下生产线,开启了中国汽车工业 70 年的历程;2003 年,第一辆国产宝马——BMW 325i 在大东工厂正式投产,标志着宝马这样的传统豪华品牌正式进入中国,将优质的汽车产品、生产理念和研发体系带入中国汽车行业;2023 年 2 月,第 500 万辆国产宝马——BMW i3 eDrive40L 在铁西工厂里达厂区下线。

伴随着宝马在中国投入和生产规模扩大,中国的汽车制造也从当年散件组装模式,成长成如今拥有 iFactory 这样的智能制造标杆。

选择风口,不如孵化风口

提到国内汽车产业的崛起,离不开新能源汽车的「换道超车」。很多人将 2008 年奥运会看作中国新能源汽车的起点,然而从 2008 年到 2013 年,国内的新能源汽车只能算艰难的起步阶段,渗透率一直徘徊在 0.1%以下。彼时市场上的纯电动车大都是续航 100km 左右的「补贴限定款」,更谈不上能满足如今性能和安全要求的产品。

就在这期间的 2011 年,宝马集团发布了全新的子品牌 BMW i,也就是如今的纯电动系列。为了生产纯电动车,宝马在国内寻找能提供车规级动力电池的供应商。800 页德文电池技术文件和宝马高级工程师两年驻厂的经历后,最终在 2013 年,当时还是「萌新」的宁德时代向宝马提供了能够满足高水平需求的汽车动力电池,动力电池关键技术的门槛终于被突破。宝马集团也是第一个与宁德时代合作的国际汽车制造商,双方在动力电池领域已经深耕超过 10 年。宁德时代也逐渐发展成为汽车电芯领域世界级的高科技企业。

产品技术性能的突破,伴随着政策补贴的落地,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终于迎来增长,从 2014 年到 2017 年,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从 0.32%一路增长到 2.7%。宝马在国内投产纯电动车、选择电池供应商,间接加速了国内新能源汽车技术的成熟。而在这一年上市的宝马 i3 作为纯电动车里绝对的「先驱」,上市第一年销量就突破 3 万台。

如今,当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走过高速增长期,开始向出口转型时,宝马又开始了新一轮的「孵化」。2022 年,宝马集团宣布与宁德时代、亿纬锂能以及远景动力签订超过百亿欧元的动力电池需求合同,为 2025 新世代车型提供第六代电芯,同时使用一定比例回收再利用的锂、钴和镍材料,采用绿色能源电力生产,带动供应商一起节碳减排;与此同时,做为合作伙伴的这三家电池企业也将分别在欧洲、北美和中国总共建设 5 座工厂,宝马伴随着供应商一起,开始了国内新能源产业走出去的阶段。

把未来押注在中国

刚刚过去的 2022 年,中国汽车产量突破 2700 万,连续 14 年成为全球第一大产销国;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也已经达到 28%,成为智能电动车最大的主舞台。对于此时的中国汽车产业和中国消费者来说,需要的不仅是中国生产制造、采购零部件,更是从产品设计环节对于中国消费者需求的满足;立足中国来满足中国需求,甚至立足中国满足世界需求。

前不久的上海车展上,宝马喊出了「家在中国」的口号,比口号更实际的,是宝马如今在中国的投入。

以全新的国产纯电动车创新纯电动 BMW iX1 为例,从超长轴距、内部空间、后排座椅的舒适型,到 70%功能专为中国用户设计的第九代(BMW)操作系统,中国本土研发的功能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宝马的产品上,这些功能背后,是宝马中国研发团队声音的不断加大。

在过去几年里,宝马在中国的研发团队人数增至 3 倍。如今,宝马在中国拥有 3,200 多名设计师、工程师、新能源车和软件专家,他们与中国科技伙伴紧密合作,共同打造前沿创新技术。

就在华晨宝马二十周年的活动上,宝马沈阳研发中心二期扩建项目正式启动,包括 19 个新的实验室,其中 17 个专门用于测试新能源车。高低压测试、极端温度下的充电性能测试、行人安全测试等一系列关于电动化、智能化的研发,将在新的研发中心展开。这也让宝马未来的产品能更快速、贴切的满足中国消费者的需求。

有了电动化研发、生产和供应链的储备,华晨宝马将于今年年内推出纯电动 BMW iX1,明年推出纯电动 BMW i5,并将于2026 年起在沈阳投产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纯电动 BMW 新世代车型,与之配套的 BMW 第六代动力电池项目也全面动工。

「宝马新世代车型具有全新的车辆架构和电力驱动系统,将整合全新工艺和最新技术,是宝马产品和生产体系的一个巨大飞跃。」 宝马集团负责生产的董事诺德科沃奇博士讲道,「以此为基础,我们构建了宝马全新电力驱动系统核心零部件的完整本土供应链,这标志着宝马集团在中国的电动化发展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。」

作为宝马全力奔赴电动化的重要战略,BMW 新世代车型具备全新开发的电子电气架构、全新的高效电驱和电池系统、全新的循环永续标准,对于汽车产业有着更高的要求,也是宝马电动化转型的关键一局。将新世代车型在沈阳投产,将第六代动力电池项目落地沈阳,意味着宝马将电动化转型的未来押注在这里。

最后

就在华晨宝马二十周年的活动上,宝马公布了一个有意思的数字:BMW 第六代动力电池项目将为当地创造约 2,000 个新的工作岗位。

行业转型的浪潮之下,我们往往会被屡创新高的数字所吸引,却忽略了转型之下每一个人的困境,这种技能的重塑为每一个人提供了转型的机会,让行业的转型不是蒙眼狂奔。

2022 年宝马在华纳税 485 亿人民币。怎么理解这个数字呢?2022 年,我们熟悉的阿里巴巴纳税 516 亿人民币,腾讯 391 亿人民币。作为供应链庞大而复杂的汽车产业,一家汽车制造商所能带动产业上下游的规模和人才发展机会,可能是其本身的数倍。

70 周年的中国汽车工业历史,从最初艰难的「手搓汽车」起步,到 CKD 形式组装生产的无可奈何;从外资企业将更先进的生产理念和研发体系引入中国,到如今全球智能电动车最具竞争力的主舞台,正是有宝马这样的「天使投资人」,见证、参与、引领着中国汽车产业的成长,才有如今汽车行业的蓬勃发展。

标签:

Copyright ©  2015-2022 华中空调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京ICP备12018864号-26   联系邮箱:2 913 236 @qq.com